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English欢迎来到南京大学环境学院!

本科教育简介

学科概况

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。197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,1984年成立环境科学系,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,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,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。自1978年以来,环境学院已形成了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、博士后和成人教育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,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生专业,五个博士点(二个硕士点),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,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生应用人才培养基地(与生命科学合)。 环境科学1994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,2001、2007年又被批为国家重点学科。环境工程2001、2006年被批为江苏省重点学科,在2008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1996年列入南京大学“211工程”学科群建设计划,以本院为依托的“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”(与同济大学共建),2000、2005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的评估。本院是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、第二届至第四届副主任单位,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,是南京大学“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(985工程,下同)” 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之一。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,其中教师77人,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教授31人,副教授23人,博导26人。在校本科生360余名,硕士生320余名,博士生100余名和博士后研究人员10余名。

指导思想

坚持“内涵发展、质量至上”的本科办学理念,贯彻“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,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,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,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”的“四个融通”人才培养思路,切实做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;大力推进“拓宽基础、鼓励交叉、多次选择、逐步到位”的成功经验,旨在构建个性化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,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引领社会主义经济、科技、社会、文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。

 

培养目标

(一)环境科学专业

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,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,能在科研机构、高等学校、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、教学、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精英人才。
 

(二)环境工程专业

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,具有坚实的基础,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理论、工程设计与实践应用方法,具备城市和城镇水、气、固体废弃物、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监测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,能在政府部门、规划部门、设计单位、工矿企业、科研单位和学校等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规划、设计、教学、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精英人才。

新课程改革修订原则

配合学校按院系招生体制改革,以调整课程结构为切入点,并通过建立专业准入准出机制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,同时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更新,最终实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。
 
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:在按院招生的模式和体制下,建立起前期打好宽厚基础,强化通识教育,后期突出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交叉学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,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;
 
尊重学生自主选择:在新培养方案中,着重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准入、准出分流机制以实现院内和跨院专业分流,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理念,同时应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课程模块指导学生选择;
 
多元化、个性化培养:应考虑到学术类(含本专业、跨专业)人才、就业创业类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,设计多元化课程体系,因材施教,个性化培养;
 
“刚性内容”最小化:应尽量压缩必修课程学分,在专业准入、准出机制中制定最低限度的学分要求,实现新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“弹性”特点,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学习空间;
 
学分设置“均衡观”:均衡设置各学年学分,避免出现某学期课程负担过重,或某学期课程虚化的现象;
 
鼓励学科交叉:尽可能地向全校开放本院系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,在学生满足本专业准出课程学分要求的前提下,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院系选修,同时学术类人才培养应注意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,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考虑到与辅修双学位制度相结合;
 
加强实践教学:在保证学分总量的前提下,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,可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重,实践类课程酌情列入暑期学校开设。

版权所有?2009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Copyright ? 2009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, Nanjing Universityall Rights Reserved